
近年来,二源镇以高山蔬菜特色农业为基础,农旅融合发展为主线,依托生态资源优势,通过开发农业多功能,加快发展休闲、创意农业,促进生产、消费、体验互动,努力实现“三生”(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和“三农”(农村、农业、农民)统筹发展,助农民增收致富,不断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乡村振兴离不开内生动力的增强,今年开始,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10月1日-2日,二源镇同样开展了为期两天的文成县首届农民丰收节并取得圆满成功,据悉,活动吸引近5000名游客。该镇不仅通过传统农耕文化促进当地特色农副产品销售,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更将高山田园文化同现代社会发展相结合,展现了二源高山田园的精神风貌。
设立农民丰收节,不仅要让农民精神上得以“丰收”,提高农民幸福感,让农民“技术丰收”、“收入丰收”更是基础、关键。这几年,随着二源镇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高山蔬菜农业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遍地开花,农业逐渐呈现规模化发展的态势,其中人气最旺的要属“邱老汉”绿色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如今合作社成立已12年有余,效益也在稳中求进,成立合作社这种模式既实现了蔬菜的产销一体化和规模经营,又增加了农业效益和抗风险能力。
“这些年,我不断地在思考,谋求更好地发展,不仅在产品种类、营销模式上进行改良,更多的是在思考如何转型。”“邱老汉”负责人邱汉春说,合作社的模式带动了湖底村当地近六七百农民增收致富,但是干传统农业这行,确实还是“看天吃饭”,如何更好地增强果蔬种植抗风险能力,更进一步地增加农业效益是下步亟需解决的事,他说:“下一步,我们打算以果蔬基地为基础,借助本地优质的旅游资源,把基地逐步打造成一个集观光、休闲、采摘、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观光园,再搭配农家乐餐厅、休闲民宿,争取让游客来到这里,不但能采摘果蔬、体验农事,还能丰富知识、享受乡间乐趣,玩累了还能在这儿吃顿农家菜,睡上一觉。”
二源镇“邱老汉”、高山雪梨等品牌的唱响,也让在外文成人看到了商机,来自朱垟村的卢汉斌去年就回到家乡开起了农业合作社,置办起千亩辣椒基地,眼下已过了第一季的采摘期,“原本我是在义乌做外贸生意的,一次与在福建搞种植的朋友交流,说起了兴办辣椒种植基地的事,我就想到了自己的家乡,毕竟家乡有这么好的农业发展基础。”卢汉斌告诉记者,从去年年底开始,他们就与村干部商讨,做好了土地流转、签订合同等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直到今年四月份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播种种植。“辣椒在七月份开始第一季采摘,粗略统计一下目前亩产在3000斤左右,亩产值在6000元左右,效益还是相当可观的,兴办千亩辣椒园不仅让我们自己有了收入,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增收致富,除了通过土地流转周边村民能够获得租金以外,我们还为他们提供了一定量的就业岗位,第一季采摘期间,一天最多有一两百人同时进行采摘,所有的员工都是本地村民和周边村村民。”卢汉斌笑着说,自己也能造福家乡百姓了。
对于二源镇传统农产的不断壮大,以及要进一步转型发展,走“农旅融合”的路子,二源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二源是农业大镇,除了有发达的传统农业作为支撑以外,二源境内亟待深度开发的旅游资源也很丰富,有百丈漈-飞云湖十大景区之一的朱阳九峰,同时留有不少古遗址,包括建于明初的谈阳巡检司,建于明代的白衣丞相庙等。接下来,二源镇准备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两个方向出发,2018年计划投资3440万元,具体落实在邱老汉农业产业园、湖田生态园、旅游化改造村、投缘花海、万树梨花园、金珠林场露营基地等项目的建设,争取打造出一片高山田园示范带,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记者 林佳涛/文 潘聪聪/摄)